“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10月16日,河北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尊龙凯时医院申报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百年来西医学的发展对中医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些年,国内也有“中医是伪科学”等言论,对中医的科学性产生质疑,致使对两千年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医药学的文化及应用地位受到冲击。中医络病诊疗方法从古至今已存在两千多年,经过《黄帝内经》、张仲景、叶天士等医家的研究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历史演化见证。但由于中医发展史上重经轻络和重经轻脉现象,使得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更未得到全面的发展,始终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当代以吴尊龙凯时教授为代表通过系统挖掘,归纳梳理,传承创新系统构建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体系中创新提出络病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指出广义的络脉分为经(气)络和(血)脉络,成为中医络病诊疗方法研究的两大分支。系统构建脉络诊疗方法,基于“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中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血管病变的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系统研究气络病变,提出“奇经论治、五脏分证、三焦分治”治疗痿症等治法,对提高神经肌肉类疾病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不懈的挖掘、传承和创新使源远流长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再放异彩,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是传承传统医学文化和中西医结合创新的产物,是中医药活的历史和有生命的文化。

随着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近年围绕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首个络病门诊、在国内高校开课、创立学会等工作的基础上,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必将在国内外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提高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做出更大贡献。